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1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8-19 15:20 来源: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文化和旅游局(县广电新闻出版局)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周维明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提案》第21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及时沟通交流。办理前,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具体承办科室负责人主动走访政协委员,认真听取委员对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就相关办理过程中的具体事项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

二、加强县域历史文化的发掘和整理。一是开展传统文化原始文献、典籍、资料的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鼓励和支持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利用现代科技、工艺或者艺术手段,在不影响传统文化实性、完整性和传承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创新。2020年建设以五河民歌为主的非遗数据库,现有数字资源0.25TB,主要内容有非遗慕课、非遗项目名录库、非遗传承人名录库、以及非遗有关实物和视频等资料。二是全方位开展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工作。目前,我县建有1个非遗数据库和1个非遗传承人名录库。非遗数据库收录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为五河民歌;省级非遗项目6个,分别为清明庙会、临北狮子舞、钱杆舞、旱船舞、打铁舞、赛龙舟;市级非遗项目3项,分别为花挑舞、临北毽球、笛膜制作技艺;县级非遗项目6项,分别为黄荆根艺、莫氏舞龙、董台花鼓伞、马集花挑灯、头铺花棍舞、鱼鹰孵化技艺。非遗传承人名录库,收录省级传承人5人(其中1人申报国家级传承人已经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完毕)、市级传承人23人(其中有3人正在申报省级传承人)、县级传承人81人。今年将开展第四批县级非遗项目、第五批县级非遗传承人申报。

三、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乡村、进学校。一是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文化惠民工作“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以传统泗州戏《三卷寒桥》、《穆桂英搬兵》、《压裙记》、《刑场恨》等为主演剧目,在全县217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演出900场次,深受群众欢迎,让广大老百姓享受到丰盛的精神食粮,同时增进了乡亲们之间的感情。二是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全县不少于20所中小学,受益学生近2万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承场所,目前建有县级非遗展示厅1个(县文化馆)、村级民俗展馆6个(城关红旗村、头铺方台村、新集三岔村、小溪硖石村、申集大董村、双忠庙阮圩村等);原省级教育传习基地1个(县实验小学)、传习所1个(县文化馆);将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捐赠县文化馆收藏、保管、展出,收集非遗实物五河民歌光盘3套。三是开设五河民歌合唱兴趣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进行传承教学,邀请代表性传承人传授技艺,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四、大力开展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一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通过举办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文艺演出,龙舟赛、乡村村晚,清明庙会等活动传承我县优秀传统文化。每年清明庙会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24年清明庙会,不仅有民间文艺踩街、展演、少儿经典通读、民歌大家唱、清明唱大戏等内容,还邀请到宁波海曙区、江苏洪泽区非遗、阜阳地区的国家级非遗杂技等专场演出,不仅文艺节目精彩,同时商贸交流也很丰富。二是唱好五河民歌。编辑出版《五河民歌选》两辑,收录五河民歌137首,制作五河民歌伴奏编曲15首。2023年12月成功举办第十届五河民歌会和安徽民歌大会第一季演出,不仅展示五河民歌,同时邀请内蒙的民歌、江苏淮安民歌,以及省内滁州民歌、徽州民歌、巢湖民歌、当涂民歌、皖西民歌等前来展演,通过安徽公共文化云和虹城直播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拉流直播,点击率高达30多万人次。2023年五河民歌代表蚌埠参加在淮南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和蚌埠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活动。三是搭建传统文化展示平台。2023年我县建成了400平米的传统文化展厅,厅内展示了我县各级传统文化项目,同时还能沉浸式体验,亲身体会非遗的魅力。

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一是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展演。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庆等节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演等活动,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县实验小学编排少儿打铁舞《俺是淮河小铁匠》、少儿钱杆舞《连响声声》多次参加省市各类文艺展演、展示;每年“五河民歌”多次参加省内外展演或比赛,自2017年12月起至2021年7月皖北七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传统文化非遗展演,五河民歌每年都代表蚌埠参加展演;2022年9月五河民歌参加《中国音乐地图》中国民族音乐库传播推广平台建设项目录制;每年都参加蚌埠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2023年4月《五只小船》参加长三角地区民歌邀请赛获最佳创编奖;6月份《摘石榴》参加淮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7月份《洗白衣》参加“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荣获最佳表演奖等。二是加强与学校研创。组织代表性传承人及其学徒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提高传承能力。县文化和旅游局与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下文《关于印发<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的通知》,与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签订五河民歌《五只小船》大合唱排演合同,通过合唱排练让全国各地的大学来了解五河民歌,从而了解五河、喜爱五河。与县教育体育局合作,将我县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内容,编写特色校本材料,让非遗真正走进校园。如朱顶中心小学校本部将钱杆舞编成校本教材;五河实验小学将五河民歌改编成适合孩子们学唱的校本教材;新城实验幼儿园老师、五河民歌市级传承人梁晓静将五河民歌改编成园本教材教小朋友在游戏当中学习五河民歌等。

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抓好传统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水平,让传统文化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精神滋养。

 

 

                                 2024年7月24日

 

(联系电话:0552-502130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